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教學總結范文:《小學語文有效評價的策略研究》階段小結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小學語文有效評價的策略研究》階段小結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小學語文有效評價的策略研究》階段小結的正文:
《小學語文有效評價的策略研究》階段小結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這給語文教學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自己在所任教的班級采取的一些嘗試,開展了《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時至研究中期,現對前期研究進行小結如下:
一、對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的再認識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說,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該是多種類、多形式的。而傳統的評價往往是評價內容片面,形式單一。根據《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評價:即對學生學習的結果、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
2、能力評價:即對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多方面能力的評價。
3、非智力因素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評價。
二、對評價主體及評價對象的再認識傳統教育把教師當作評價的主體,把學生當作評價的對象。我認為評價的主體應該包括教師、學生和家長三個方面。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活動,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有時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長與教師、學生共同參與評價則使評價更立體、更全面。而評價對象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在課堂上學生能大膽質疑教師是多么可貴的精神,這樣的學生一定是優秀的。
三、前期初步探索的評價策略策略一: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即時評價能夠給學生明確地指導,對于學生的回答、作業、考試等及時的做出評定,讓學生清楚快捷的弄清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使對的得以強化,錯誤的及時發現并改正。這樣的即時評價,能及時喚起學生相應的復雜思維活動,這樣做,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有利于學生掌握良好的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和評價方法。但在課堂上也不能一味的使用即時評價,因為在課堂上,教師過早地對一個可能有著多種答案的問題給予終結性評價,自然就扼殺了其他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而如果運用“適度延遲”的評價策略,就能讓更多的同學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馳騁想象、暢想欲言、相互啟發,集思廣益,以獲得更多、更美好的創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在正常情況下,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新穎、獨特的見解常常會出現在思維過程的過半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頓悟”和“靈感”。
策略二:多種評價方法整合化多種評價方法整合化,平時教學中的各個方面的評價,包括課堂提問、課堂作業、家庭作業、課時達標測試、課堂操作、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習慣等,將其有機整合,而評價者既可能是學生本人,也可以是同學、教師、家長或其他教育者。在我任教的班級中采用“爭章奪星你我他”活動,將多種評價過程、評價手段、評價主體一體化,整合在這一個大的活動中,例如:作業本正確率和書寫都很好,可以得到一個“優秀章”,連續得到四個“優秀章”可以換一顆“智慧星”。課堂發言有創新的、有進步的,可以在書上得到一個“優秀章”,換星方法同作業本。小組活動表現突出的小組,組員沒人都能得到“合作章”,換星方法同作業本------“每周評章、每月數星”,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更加明確,也使學生更加富有競爭意識。
前期開展的一些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這學期進一步調整,還將進行其它策略的摸索和實踐。
教學總結范文:《小學語文有效評價的策略研究》階段小結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美術課教學工作總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工作總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