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會議發言范文: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講話稿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講話稿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講話稿的正文:
蓮山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講話稿
同志們: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開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總結2014年工作,分析研判當前形勢,部署2015年工作,目的是拉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加快大宜城戰略發展步伐,持續建設美好新xx。下面,我向會議報告工作。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啟動之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奮力攻堅克難,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城鄉規劃圍繞xx科學發展大局,以《市委常委會2014年工作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解為藍本,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高起點規劃編制、高標準規劃建設、高效能規劃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嚴格執行xx省及xx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加強制度建設。住房及城鄉建設工作扎實推進,全年共完成市政公用設施投資78.1億元,其中市區完成40.4億元,同比增長2.8%;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16.46億元,同比增長18.3%;商品房施工xx萬平方米,竣工xx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4.9%和9.5%;商品房銷售xx萬平方米,銷售額xx億元,分居全省第6和第7。城市管理工作堅持法治、創新,建立長效化、常態化管理機制,城市環境明顯改觀,市容市貌顯著改善,城市功能明顯優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大美宜城躍然眼前,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成績可圈可點,也來之不易,概括起來,主要有十大亮點:
(一)謀篇布局,精心構筑規劃編制大框架。一是編制事關城市發展大局的大宜城發展戰略規劃和城市開發邊界規劃。以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先進制造業基地、歷史文化名城和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為目標,重點圍繞“大宜城往哪里圈、人往哪里住、廠在哪里建、新的文化業態往哪里放、物流從哪里流、xx特色特在哪里、分布實施戰略先邁哪幾步、土地從哪里來”,編制《xx市大宜城發展戰略規劃》。策應省住建廳選擇xx開展劃定開發邊界試點市,編制《xx市空間利用暨城市開發邊界規劃》,明確大宜城核心區1820平方公里范圍內生態底線,明確城市規劃區901平方公里范圍內生態網絡、城鄉居民、綜合交通體系,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制定空間治理和管控策略。二是24項專項規劃編制扎實推進。編制《xx市大宜城綜合交通規劃》等4項規劃。《城鄉供電專項規劃》等11項規劃已列入規委會議題審議。鑒于省住建廳把xx市列為全省開展城市地下空間暨人防工程綜合利用規劃編制試點市,積極開展《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間利用規劃》編制。《城市防洪工程規劃》等2項規劃已完成初稿,《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等2項規劃正在編制。《城市照明專項規劃》已設計招標。《社區配套服務設施規劃》正在落實。三是啟動7縣1市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縣城提質行動。潛山、桐城等6縣(市)已完成修編審查。樅陽縣總規已完成并組織審查。懷寧縣總規綱要已初審。全市87個美好鄉村建設示范村和207個中心村規劃編制也積極推進。
(二)探索創新,有序推進重要課題規劃的研究論證。一是開展城市規劃區生態控制線劃定及可建設用地開發策略研究。編制《xx市城市規劃區生態控制線劃定及可建設用地開發策略研究》方案,召開專題征求意見會,組織技術審查。二是開展“老城做減法、新城做加法”專題研究。編制《東部新城地區規劃提升暨單元規劃》、《北部新城地區規劃提升暨單元規劃》,啟動經開區一、二期規劃提升暨單元規劃與三期總體發展規劃的編制,開展中華老字號名品一條街專題研究。三是開展事關民生和中心城市發展的重點項目規劃研究。深化xx市通風廊道、中心港區發展、集賢關地區項目策劃、xx石化管廊帶遷建等規劃研究,編制《老城區背街后巷綜合整治專項規劃》,將老城區背街后巷分成特色型、標準型和提升型,以達到“挖掘歷史文化積淀、體現街巷人文特色、打通微循環、改善交通和市容、提升城市品質”的目標。
(三)強化服務,加快重點項目規劃進程。一是積極做好招商引資項目和棚戶區改造、還建點安置規劃。開展新城集團等招商地塊控規研究調整和報批,完成農產品批發大市場等招商項目規劃選址,完成五千年文博園三期初步選址,完成市區還建點“7+10”規劃選址方案,編制2014年度市區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整治計劃,完成與皖投公司合作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初步選址。二是完成15個重點工程項目規劃選址。組織開展xx石化油品碼頭選址和輸油管線選線前期論證。完成xx電廠二期500kv送出工程規劃施工方案優化調整。提出公交樞紐站設置方案,完成獅子山樞紐規劃選址。完成市固廢處置中心等項目選址。組織開展市汽車輪渡所北岸碼頭遷移和xx電廠一二期煤灰堆場搬遷研究。三是推進城市道路網和大宜城快速通道項目建設。編制湖心中路、北路道路改造工程比選方案。審查環城東路、同安路下穿鐵路立交工程線型調整及鐵路道路平改立等6個方案,審查獅子口大橋及接線工程等5條道路規劃方案,審查迎賓東路小區開口等4項道路設施項目方案。
(四)完善監管,提升規劃行政效能。一是制定技術導則。編制符合xx實際的《xx市城市規劃建設導則(試行)》、《工業廠房規劃與建筑設計導則》,促進規劃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和高效化。二是優化監管制度。修訂完善規劃公示公告等9項管理制度,推行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審查、項目推進的全程陽光規劃新程序,讓社會了解、參與、監督規劃。三是開辟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堅持“工業和公益性項目提升效能中求規范,房產和經營性項目加強規范中提效能”,建立重點工業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公共基礎服務設施、民生工程等“四大綠色通道”,落實“六分開”和“四到位”措施,
(五)建章立制,公共資源交易量質俱增。嚴格執行《xx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確保應進必進,全年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1006項,中標金額111.48億元,節約資金9.20億元,土地出讓類增收資金0.904億元。交易項目數量首次突破千項,中標金額首次突破百億。較2013年交易項目增加452項,中標金額增加32.51億元。出臺《公共資源交易方式審批暫行辦法》。按照公共資源交易十八步標準化流程,草擬各流程應建制度目錄,嚴格邀請招標審批程序。制定《公共資源交易方式審批暫行辦法》,完成評標專家庫重建,完成電子化招標平臺硬件建設,實現網上報名、繳納投標保證金、支付工本費等功能。加大對違規行為的防控和打擊力度,凈化市場環境。
(六)突出重點,城市重大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一是省十三運項目按期建成,成功承辦省十三運,其周邊迎賓東路等9個項目及時投入使用。二是城市道路建設積極推進。人民路綜合改造、華中西路、黃土坑東路、軍分區北側道路改造進展順利。中山大道、潛江路三期、輝煌路加速建設。整治改造26條背街后巷。三是治水治污工程效果明顯。清淤大王廟、十里大溝,整治11個積水點,開工建設城東污水處理廠二期,市區隨道路建設同步鋪設雨水管網 75.89公里,污水管網53.34公里。四是園林綠化水平大幅提升。振風大道等城區61.6公里道路綠化提升、14塊xx萬平方米游園綠地和49條道路行道樹補植全面完工。全市綠化提升面積達760萬平方米,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五是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一水廠異地擴建工程正進行設備安裝,高新區標準化廠房一期已完工,市立醫院新院區、火車站站前廣場建設加速推進。六是保障房還建房克難求進。全年開工建設保障房xx套,開工率100 %;基本建成保障房xx套,建成率105.39%;完成109萬平方米還建房;完成4個老舊小區整治前期工作。
(七)城鄉統籌,積極推進一體化建設。一是全面完成2014年省下達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完成總投資5.2284億元,惠及17390戶,進度全省第三。二是 42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完成總投資4563萬元,農村清潔工程實現全覆蓋,進度全省第一。三是全市共有16個鄉鎮被住建部等部門批準為全國重點鎮,7個鄉鎮和8個村被列入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天柱山等兩鎮兩村榮獲xx省第一批“宜居小鎮宜居村莊示范點”,桐城市雙港鎮練潭村等兩村成功列入“中國傳統村落”項目。四是全力推動“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整治,成功獲批第三屆省級文明城市,首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啟動省級衛生城市創建。原市房地產局榮獲省住建系統唯一省級文明單位。
(八)創新驅動,PPP試點項目實現新突破。按照“經營性、準經營性和純公益性”分類原則,征集篩選75個項目,作為PPP項目儲備庫首批入庫備選,共涉及市政道路、園林綠化、環境治理、污水廠網、垃圾收集處理、園區建設、公路碼頭、醫療教育、水利設施等多個方面,總投資約 400億,其中1個被列為財政部PPP示范項目,3個被列為xx省PPP試點項目。先后與40多家優質企業洽談,2個項目的咨詢機構已確定,1個項目已進入招投標準備階段。與省投資集團合作組建同安公司,以PPP模式改造75萬平方米棚戶區,已開工建設25萬平方米。
(九)強化管理,住建行業管理取得新發展。一是強抓監管通、IMT和IFA試點工作,推進建筑工程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創建省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12項,獲得xx省建設工程“黃山杯”獎4項。二是推廣建筑節能工作,市體育中心等兩項工程被評為2014年xx省二星級綠色建筑示范工程。三是出臺《xx市建設工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意見》,農民工資按月打卡發放。四是引導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申報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五是出臺《xx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完善《xx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實施細則》,正式運行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系統。六是推進依法治建工作,對直管公房和老樓危樓進行排查,推進建筑工程“五大專項整治行動”。七是提升市政和公共服務管理水平,完成市區16米及以上道路摸底,完成中心城區1520公里地下管線普查,完成96個老舊小區2.5萬戶居民天然氣管網配套建設。八是強化物業管理。出臺《關于推進xx市市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的實施意見》,制定《關于xx市市屬單位生活小區移交工作方案》。城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工作有序推進。完成省物業管理示范小區的迎檢考評,綠地迎江世紀城等項目榮獲“省示范小區”稱號。
(十)深化改革,城市管理工作成效顯著。規范戶外廣告管理,拆除嚴重影響城區環境、雜亂設置的戶外廣告、高炮等4200多塊79800平米,拍賣18處戶外廣告位經營權,共拍得1285.3萬元。規范渣土運輸市場秩序,出臺xx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辦法,向22家公司259輛運輸車頒發資質證。規范占道經營管理,組織拆除長期違法占道設施。實施城區違法建設防控,出臺《xx市違法建設網格化防控實施辦法》。推行環衛作業方式改革,將市開發區、xx石化廠區封閉圍墻以外區域納入清掃保潔市場化范圍。完成市區生活垃圾轉運、公廁管護和化糞池清淤市場化改革工作。實行城區道路兩側亂貼亂畫、裝潢垃圾清理、重點路段和區域市容管理市場化,得到省住建廳和省文明辦充分肯定。建成數字城管系統并投入試運行,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活垃圾處置實時監控系統。完善城市管理裝備,在環衛作業車輛上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并進行實時監控。開展新型路名牌的設置、店招店牌升級改造、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三線三邊”整治成效明顯,綠化工程全面提升,礦山治理全面推進,省政府考核項目位次大幅躍升。
二、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
201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還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做好今年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面對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等不利因素,我們重點要做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深化規劃編制改革。一是把握xx作為全省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城市地下空間暨人防工程綜合利用規劃試點市的契機,深化xx市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控制底線劃定策略研究,科學確定適建區、限建區、禁建區的空間管制具體范圍與要求,促進城市空間綜合利用,優化城市人居環境。二是推進“多規合一”。建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銜接協調機制,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三是深化完善規劃體系。抓好各項專項規劃編制和近期建設地區單元規劃編制,加強對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建制鎮、81個美好鄉村建設中心村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
(二)注重城市規劃特色塑造。一是加強歷史文化遺存和生態環境規劃保護。關注人居環境、文化認同、景觀生態等要素,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和地域特征,重點劃好藍線、綠線、紫線“三條線”,關注“點、線、面”,即歷史文化街區、傳統記憶地區及核心功能區等城市特色區域,系統打造多層次的“山、水、城、人”城市特色風貌。二是塑造城市建筑特色。開展城市色彩、建筑風格專題研究,規范城市建筑特色風貌,從建筑天際線、色彩、尺度、材質、建筑第五立面等強化細節管控,提升城市品質。
(三)強力推進基礎設施規劃。一是推進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快市區碼頭、石門湖港工程和皖河港區碼頭集中區規劃建設,統籌推進水運、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網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二是推進民生工程規劃建設。重點推進棚戶區改造、石化安全衛生防護帶遷建、湖河溝聯通美化等民生工程規劃建設。三是推進老城改造和新城提升。做好老城區背街后巷整治、老城區路網提升和新城區配套設施建設規劃服務工作。
(四)夯實規劃建設制度基礎。一是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實行“控規通則——管理單元——圖則”管控體系,對用地性質、開發容量、空間關系、生態發展、歷史文化保護等設置剛性要求。二是制定建筑物退讓紅線距離規定,規范建筑物退讓紅線距離標準。三是優化行政審批流程,落實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推進行政審批和服務流程再造。四是完善規劃機制體制,指導和推動岳西等5縣成立城鄉規劃局。
(五)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改革。修訂《xx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盡快成立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按照公共資源交易十八步標準化流程,在已建立的12項制度基礎上,新建44項制度。按綜合管理和行業監督相結合、監管與交易經辦相分離的要求,理順市公管局、交易中心與相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關系。完善社會監督制度,創新社會監督方式,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場主體、社會人員進中心,參觀視察招投標活動流程。開放監控視頻,將開標現場等以直播方式向市領導及行業監管部門開放。制定權力責任清單,嚴格依法監管。對市大建設等重大項目,引入司法公證制度,對交易活動過程實施再監督。加快招投標平臺建設,在已實現網上報名等功能基礎上,力爭全面實現網上招投標。監督縣級限額以上交易項目進入市級平臺交易,穩步推進市、縣交易平臺整合,嚴格執行《xx市政府投資大建設項目招投標綠色通道暫行規定》,提前對接、容缺受理、同步辦理、限時辦結、超時問責。
(六)加速推進城市重點工程建設。
一是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進一步加大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突出“六個一”,即“一河、一網、一館、一路、一廊、一街”建設,力爭完成康熙河景觀帶建設,加速推進城市建成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廠網一體化建設,加速推進市博物館建設,開工建設外環北路,啟動石化8.8公里管廊帶遷建,推動獨秀大街綜合開發建設。提升主干道建設規格,完成湖心中路、湖心北路、潛江路三期和南段建設,開工建設沿江路西延伸段、文苑路三期。搭建大平臺,推進勇進路大橋建設,加快高新區山口片和經開區22平方公里拓區項目建設,促進園區快速發展。二是強化保障民生能力。完成人民路周邊支路改造和38條背街后巷整治,完成一水廠遷建,繼續推進城市備用水源地建設,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20123套,完成13270套,新增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000戶,加快推進長風集中還建點、秦潭湖片區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和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建設。三是強化城市安全運行能力。重點是治理水環境,開工建設大寨溝、谷橋大溝、十里大溝,啟動建成區范圍內河湖潭溝渠連通及水系治理工程,提升改造沿江雨水泵站,切實解決重點區域的積水問題,確保城市安全度汛。
(七)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
加強協調指導,實施典型示范,積極申報國家級建制鎮示范點和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項目,推進城鎮化提質增效,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可持續、廣包容的新型城鎮化路子。2015年,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一是完善城鎮化配套政策。創新推動體制機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速城鎮化進程。二是加快縣城建設。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強縣城規劃建設管理實施意見,建立縣城規劃建設管理考核機制,扎實開展“六項提升行動”,指導各縣加快縣城建設,構建人口就近城鎮化平臺。三是促進小城鎮特色發展。堅持因地制宜、梯次推進、共同發展,放大重點鎮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領全市小城鎮錯位發展、特色發展,打造一批經濟強鎮、區域重鎮、旅游強鎮、歷史文化名鎮和特色鄉鎮。四是建設美好鄉村。加強村莊綜合整治,改造農村危房1.3萬戶,推動農村清潔工程向中心村延伸,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努力延續歷史文脈、留住鄉村記憶。
(八)深入開展五大專項整治行動,
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促進工程質量整體水平、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明顯提升。一是夯實質量安全工作基礎。嚴格落實市場主體質量、安全責任制,進一步完善設計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系,突出政府投資項目造價管理,強化建筑材料備案管理,推動建設科技創新,加強建筑行業人才培養,為提高工程質量、確保安全施工提供堅實支撐。二是加強工程建設全過程管控。完善項目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充分利用合同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確保工程建設有力有序推進。強力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企業信用生成機制,進一步整合市場準入、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工程造價、合同備案、施工許可、質量監督、安全報監、竣工備案、行政執法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力量,不斷完善長效監管機制。三是加大嚴管重罰力度。嚴格執行“三嚴三把關、兩抓兩規范”,采取日常巡查、差別化抽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所有建設工程項目實行拉網式、無縫隙巡查檢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一律重拳出擊、嚴厲處理,強化“兩場”聯動管理,強化行政許可和建設執法有效結合,使各方責任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九)促進房地產和建筑市場健康發展。一是培育產業增長點。牢牢抓住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新機遇,提高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保障建筑質量安全和全壽命周期價值最大化,大力發展現代建筑構配件和部品部件產業,帶動建材、節能、環保等相關產業發展。二是加快建設綠色建筑。以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資項目和新建2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為重點,全面落實綠色建筑標準。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三是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扎實推廣用工實名制和工資按月支付,不斷加大清欠工作力度。以貫徹落實新資質標準為契機,鼓勵支持本土建安企業進行資質升級、專業增項,力爭全市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增長15%以上。加大項目招商引資和知名房企落戶,建成一批城市綜合體等大項目,推進房地產業規模化縱深發展。四是大力推進住宅全裝修。引導房地產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全裝修住宅的市場供應比重。推廣菜單式裝修模式,推出不同價位的裝修清單,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五是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加強區域化、動態化、個性化的市場調控,穩定市場預期,適時出臺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政策措施,合理配置東部新城、北部新城的教育、醫療資源,加強公交系統建設,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和新城區房地產價值,有效釋放剛需。
(十)大力推進市區城管體制改革。一是啟動市、區城管體制改革工作,制定、完善并組織實施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整合城市管理職能,明確市、區兩級和市直相關部門城市管理職責,建立在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下的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管理有序、監督有力的城市管理體制。二是正式啟用數字城管系統。抓緊制定、完善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各項工作機制,將城市管理工作納入各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年度目標任務。 三是繼續深化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通過市場化手段,提高環衛作業質量。四是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北部新城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力爭建成投入使用。采用包括PPP在內的多元化融資模式,謀劃一個集工業固廢、生活固廢等為一體的系統處理項目,盡快開展前期工作。啟動并完成城區28座危舊公廁改造工作。五是繼續做好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強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常監管。六是深入推進“三線三邊”整治。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健全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完善城鄉環境基礎設施,抓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環衛硬件設施添置等工作,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進一步理順環境衛生保潔體制,推進政府買服務,打造專業化、市場化的日常保潔維護隊伍和社會化的志愿者隊伍,實現長治久美。
三、努力開創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新局面
同志們,2015年,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機遇大于挑戰。形勢催人奮進,目標鼓舞人心。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落實。讓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的總體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奮發的狀態,繼續發揚“拼”的精神,始終保持“干”的狀態,堅持依法治規,依法治建,依法治管,有權不可任性,嚴禁為官不為,嚴懲懶政怠政,凝神聚力,開拓創新,為早日實現三個強市的宏偉目標,建設美好xx再立新功!
會議發言范文: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講話稿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嚴以用權發言稿:踐行嚴以用權 做“四有”好干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5年慶七一支部書記黨員大會講話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