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差生”自愿放棄中考,想以此提高升學率?河南一校被追責
分類: 最新資訊
范文詞典
編輯 : 范文大全
發布 : 03-28
閱讀 :376
近日,河南南陽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據當地一名家長爆料稱,自家孩子因初三學習不佳,竟收到了學校發來的“自愿放棄中考”的申請。這一消息迅速在網絡上發酵,網友紛紛質疑學校此舉是為了提高升學率,將成績不佳的學生“踢”出中考隊伍。新的學期開始,河南南陽的家長們陷入了沉思。原本應該是孩子們為中考沖刺的關鍵時刻,卻沒想到有些孩子卻接到了學校發出的“勸退信”。這一消息在家長群體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家長們紛紛表示無奈和不解。據了解,這所涉事學校是南召縣的一所中學。面對外界的質疑,學校方面回應稱,此舉是為了給成績較差的學生多幾個選擇,建議他們放棄中考,轉而報名職業教育。然而,這一解釋并未能平息家長和網友的怒火。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看法,有的網友表示:“十多年前就這樣了,這已經是當地的常規操作了。”還有網友直言:“為了升學率,好多農村鄉鎮縣的學校都會這樣。”顯然,這種“勸退”現象并非個例,而是長期存在的一種教育現象。面對學校的“勸導”,家長們感到十分無奈。他們明白孩子的成績不佳,但這并不意味著,有人可以剝奪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據了解,學校讓學生簽署的自愿放棄中考申請書有兩種形式。一種僅是簡單地聲明放棄參加中考,而另一種則會明確表示申請提前報讀中職院校,并承諾不反悔。更為令人震驚的是,甚至有學校老師在中考前主動介紹學生到中職學校,并從中收取所謂的“人頭費”。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每個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無論成績如何,學生參加中考的權利都應該是平等的。學校的升學率固然重要,但它絕對不能凌駕于學生的合法權益之上。是否報名參加中考,應該完全由學生自己來決定。其他機構或個人,包括學校在內,都沒有權力剝奪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更何況,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中職教育,與老師不讓其參加中考,本質上是兩碼事。后者只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和家長對中職教育的偏見,加劇分流焦慮。那么,為什么這種“勸退”現象會屢禁不止呢?有觀點認為,問題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教育部門使用升學率來評價學校的辦學質量。初三班主任為了提高普通高中的升學率,就會希望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不要參加中考。此外,一些中職學校為了完成招生計劃,可能與初中存在招生合作協議,通過提供推薦費等方式來吸引學生。學生在面臨中考升學之際,正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這一關鍵節點,學校、老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指導、建議和幫助,發揮“育人”作用。但這類引導只能作為學生的參考,不能剝奪學生任何正當權利。并且,中考與“報名職校”并不沖突。中考之后,學生依然有選擇的自由。分數不到高中最低錄取線建議報名職業教育,也是中考之后的選擇,而不應成為中考之前“勸退”考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