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
事跡范文范文:百善孝為先事跡范文_記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的張光華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百善孝為先事跡范文_記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的張光華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百善孝為先事跡范文_記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的張光華的正文:
百善孝為先
——記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的張光華
百善孝為先。朱德總司令對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皆碑的。他幼年在家時,對父母就非常敬重老順,鄉親們常對他贊不絕口。他后來從軍當上軍官,向父母寄物匯款恪盡孝道。當他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寫了感人肺腑的《母親的回憶》,以寄托他對母親的無限思念。
老人是國家和社會的財富,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尊老孝老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石馬河街道通用社區南橋曉月小區,時常能看見一位年近60的老人推著一位頭發花白,行動不便且聽說都略顯吃力的百歲老人在小區里休閑。百歲老人名叫張順清,今年103歲,是一位老紅軍,雖然身體虛弱,但他臉上時常流露出幸福的笑容,這是因為他有一個孝順的兒子,這就是那位推著他在小區散步的年近6旬的老人張光華。張順清遇人便夸:“我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靠我那孝順兒子的照顧”。
一、三重壓力,獨自承擔
張光華的父親張順清1932年參加紅軍, 1982年生了一場病后,身體每況愈下,喪失了勞動力;其愛人是智力殘疾人,腿不慎摔斷,在張光華的母親1974年過世后,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張光華一人身上,1989年隨著女兒的出生,家庭生活更加困難,病重的父親、殘疾的愛人、年幼的孩子,象三座大山一樣壓得張光華喘不過氣。為了撐起這個特殊的家庭,張光華早出晚歸、廢寢忘食,一天工作18小時,在種好自己田地的同時還要幫別人做雜活、打零工,以此獲得微薄的報酬補貼家用,用愛和信念讓一個家庭的希望得以延續。
二、敬老孝老,數十年如一日
1992年父親紅軍身份落實,按照政策,一家人從農村遷到城市,父親調到造紙廠,只在單位領生活費。因父親年齡已高,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從那時起,張光華就開始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每天堅持幫他洗漱、接糞便,堅持為他按摩。為了讓老人心情愉快,只要天氣好,家住4樓的張光華都堅持背老人到院子里和鄰里聊天。張光華是個用心的人,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他很快熟悉了父親的病情,什么時候要吃藥,該用什么樣的藥,身體那個部位要按摩,張光華都熟記在心,儼然成了半個“私家醫生”。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在張光華的悉心照料下,103歲的老人雖然行動不便,但面色依然紅潤,思路依然清晰。周圍鄰居和社會上的熱心人被張光華的舉動感染,也紛紛加入到照顧老人的行列中,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孝老的傳統美德。
三、舍己為家,無怨無悔
張光華的父親退休工資不高,愛人是智力殘疾人,女兒要讀書,自己早年在農村務農,一直以打零工為生,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高,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收入少且不穩定,家庭生活困難。但他從沒有在家人面前叫過苦,為了節省開支,他至今沒給自己繳納養老保險,平時有個小病小災的,也總是一個人硬挺過去,因沒有及時醫治,如今身上落下了慢性病,但他仍然無怨無悔,還樂觀地說,正是因為自己身上的病痛,才更能體會到父親的不易,更加堅定了我照顧好父親的信心,盡量減輕父親的痛苦,讓他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張光華雖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傳承了我們中華名族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孝老愛親模范作用,孝老愛親的高尚道德和品質,也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尊老孝老美德的模范榜樣。
事跡范文范文:百善孝為先事跡范文_記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的張光華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重慶市助人為樂模范推薦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樹村民心中的“好書記”記重慶江北區五寶鎮大樹村李義全(敬業奉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