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范文范文: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希望這篇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的正文:
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一)
李林森調任萬源市副市長,11月轉任萬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去萬源赴任的那天下午,李林森本想悄悄離開五寶,讓來接他的朋友把車停在場鎮邊上的汽車站,自己再從鎮政府走小路去車站,途中還是被人發現了。鄉親們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送行。按當地傳統,大家給他送來熱水瓶、搪瓷茶杯和踏花被。李林森與鄉親們一一握手道別,近3公里長的街道,足足走了1個多小時。看著滿街依依不舍、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李林森眼含熱淚,婉言謝絕了鄉親們送來的紀念品。
回龍村村民覃有松等人把踏花被“扔”在車上掉頭就走了。李林森先進事跡覃有松動情地說:“洪災過后,李書記為了我們早點搬進新房,天天上工地來看進度,協調建房材料和工人,他為我們操了不少心!”后來,李林森還是把這些踏花被分送給了鎮上的困難群眾。
2004年9月5日,持續特大暴雨洪災導致宣漢縣天臺鄉義和村突發特大山體滑坡,位于前河上游的五寶鎮數萬群眾面臨著奔涌洪水圍困的險境。
“共產黨員,請跟我上!”災情發生后,時任五寶鎮黨委書記的李林森火速組織9個應急分隊,分赴8個村、1個居委會,冒著生命危險緊急轉移群眾。經過10多個小時的生命大搜救,兩萬多名受災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全鎮無一人傷亡。
洪水未退,公路被淹。此后數日,五寶場鎮完全成了一座孤島,外面的援助進不來,兩萬多人失去家園,所有生活物資全被洪水浸泡,交通中斷、信息中斷、電力中斷……除了一身衣服,許多群眾什么都沒有了。
“絕不能讓一個群眾餓倒、病倒、凍倒!”在史無前例的巨大災難面前,李林森沉著應對,李林森先進事跡材料晝夜奮戰。由于長時間勞累,他心力交瘁,體力嚴重透支。9月21日上午在去救災物資發放點途中,他兩眼發黑,一頭栽了下去。醒來后,他一只手打著吊針,一只手拿出手機詢問情況、安排工作。一位縣領導責備他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了,“強行”奪走了手機。“還有那么多的事等著我呀!我躺下了,老百姓怎么辦?”李林森就像戰場上的士兵被奪走武器一樣,淚水奪眶而出,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災后重建的日子,他依然沒睡一個安穩覺、沒吃一頓可口飯、沒洗一次熱水澡……洪災中,鄭家容經營的藥店價值20多萬元的藥品被洪水沖走,成了一無所有的特困戶。絕望中,鄭家容幾次喝農藥欲“一死了之”,都是李林森組織鎮村干部及時趕到,才使她脫險。李林森還組織干部到她家清理淤泥、清洗修理藥柜等,又協調信用社貸款6萬元,使藥店在洪災后不到半個月就恢復了營業。
災后的五寶,活躍著一支支馬幫隊,李林森事跡簡介那是李林森在公路中斷、重建物資無法運抵的情況下,動員全鎮養馬群眾用馬背托起重建的重任。災后不到四個月,一幢幢災民新居拔地而起。
如今,在高梯、回龍等村的石壁、墻壁上,仍隨處可見“共產黨好”、“天給我們災難,黨給我們溫暖”等群眾自發寫下的標語。群眾心目中的“救命書記”李林森,被表彰為“四川省抗洪搶險先進個人”,他的先進事跡在全省巡回宣講。
萬源,這個曾經的川陜革命根據地核心區,至今仍是國家貧困縣。貧窮與落后,不僅刺痛著60萬老區人“摘窮帽”的渴盼,也遲滯了老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步子。
“小縣也要爭一流、窮縣更需大作為。”剛一上任,李林森便下決心“有所改變”。
翻山越嶺,一路顛簸。花了兩個多月,李林森跑遍全市52個鄉鎮的村村寨寨。干部有何長短,發展瓶頸在哪,心里有了底。
所以,當2007年達州市委把村黨組織換屆試點的任務交給萬源時,學習李林森事跡體會李林森一點不憷。這個曾在3個鄉鎮當過主官、成功收拾過“爛攤子”的新部長,精選8個不同層次的村落搞起了試點。
“一些村級班子受家族勢力、宗派勢力等影響,作用發揮有限;同時,很多能人在外,上級組織又很難發現新的優秀人才……”李林森把脈問診,梳理成因。
在舊院鎮紅巖村,他的判斷得到證實。這個受兩大家族勢力影響的村落,不光班子老化,還長期不團結,“各選各的人、各吹各的調”,在外的能人都不愿回來主事。
這樣的村子在萬源頗為典型——怎么辦?
精心設計、反復論證,李林森逐漸聚焦“發揚民主”這個“法寶”——“四評村官”應運而生。
所謂“四評”,就是讓想干事的人先“自我薦評”,村民們再“集體相評”,提出村干部參選標準,推薦自己心目中的滿意人選。經“組織考評”后,參選者須在全村老少面前發表“施政演講”、“公開競評”,由村民差額票決,選出最滿意的村干部后備人選。
40歲的龐大兵便是個見證者。這個紅巖村的能人,一直埋頭經商,不問村務。“四評村官”試水,學習李林森先進事跡他嗅到了變革的氣息,和幾個鄉鄰一道,站出來了。
“原以為上面早就內定了,沒想到自己真的成了。”顯然,龐大兵的“施政綱領”打動了多數村民,最后脫穎而出,榮膺新任黨支部書記,“不看大姓小姓,不搞拉幫結派,憑本事競爭,靠民意當選,大家服。”投票那天,李林森一直坐在臺下,現場觀摩,擊掌加油。
“四評”一出,氣象一新。萬源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36歲,比上屆一下子低了19歲,文化程度大幅提升。這一“草根民主”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往村級換屆中的賄選、拉票和家族、宗派勢力介入等問題。更讓李林森沒想到的是,這堂生動的黨內基層民主“實踐課”還被高層首肯,推廣至全省、全國……
“在萬源這樣的欠發達地區,能創新探索出‘四評村官’這一在全國叫得響的經驗,難能可貴。”達州市委書記焦偉俠感慨。
習慣優秀、追求卓越,李林森不會做“太平官”。
一次全市大會,十幾個市級機關、鄉鎮負責人居然競相打起了瞌睡,這一幕被電視記者拍個正著。
如何解決干部日常監管中“法規條例管不著、規章制度管不了、領導干部管不到”的問題?市委點名讓李林森破題。
李林森也不含糊,四川萬源市組織部長李林森紀事不久就搞出一項“發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良操行檔案”。
這個特殊的檔案厲害之處在于,倘若干部出現無故遲到早退、不孝敬父母等不端小節,將被記錄在案,并跟干部考核、交流、表彰、使用等直接掛鉤。
小節也能影響“烏紗帽”!這在四川又開先河。“利刃”高懸,失德干部心存忌憚,會場打瞌睡之類歪風,一去不返。
人才難進、人才難留,黨管人才,組織部長首當其沖。
“一個人視野有限,人才要靠大家一塊找。”每遇市領導下鄉回來,李林森總愛問上一句:“發現好苗子沒?”
原來光感覺萬源缺人才,但2007年底一次翻閱干部花名冊時,李林森才第一次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全市30歲以下的科級領導干部僅3人,部門局長、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等正科級領導干部,年齡普遍偏大,事業后繼乏人!
李林森急了,迅速向萬源市委提議并報告上級組織部門:貧困革命老區,李林森的“四種觀念”啟人心智發展的希望在人才,干部的活力在青年,要抓緊研究對策、不拘一格引人才。
“千名大學生進萬源”,便是這一背景下的成功探索。2009年,大學生出現了就業難,李林森敏銳地意識到,這是貧困山區招才引智的好機會,腦海里早就構思的大規模引才計劃可能很快就能實現。
那陣子,李林森頻頻現身四川、重慶等地高校,宣講特殊政策,賣力“推銷”萬源。只要大學生有意愿,多累他都親自談。
一“仗”打下來,當年投奔萬源的大學生高達800多人,還批量引進了十幾名研究生,引才總數相當于萬源過去8年的總和,大大緩解了高層次人才短缺的窘境。
定期履職巡查,掌握領導干部履職、班子運行和后備干部情況;“五議”社區班子,破解社區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經過李林森這一把把“創新之火”持續加溫,萬源在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滿意度調查中,連續3年各項指標穩居第一方陣。
萬源市委大樓的506房間,一切如故。
抽屜里,助消化的多酶片、治咳嗽的急支糖漿……藥瓶塞得滿滿當當。
柜子上,兩盆君子蘭依然翠綠,一陣風過,輕輕搖曳,似乎在訴說主人的辛勞與苦楚。
2009年7月1日,萬源市委“七一”表彰大會召開。已連熬4個通宵的李林森一陣前所未有的疲倦,第二天,腹瀉不止,人幾近虛脫,只得轉院成都。診斷結果讓人震驚:肝癌晚期!
“怎么可能?”李林森不信自己的眼睛。
兩天的沉默,兩天的思考。李林森和妻子向琪決定:保密——不對外說病情,不給組織添麻煩,不能讓父母痛苦。
拿出全部積蓄,又向弟妹借錢籌齊了首次手術費用,學習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他們悄赴北京,嘗試風險極大的肝臟移植手術。
幸運的是,他闖過了這道鬼門關。
“能活多久?”還沒下床,李林森就問醫生,好像在談別人的病。
“維持得好,5到10年。”醫生直言。
“太好了,我還有好多工作要做呢!”這個答復,已讓李林森很滿足很滿足。
僅僅2個多月,李林森就回到了萬源。別人關心病情,他則輕描淡寫:只是做了個小小的“膽管結石手術”。
與死神抗爭,跟時間賽跑,從前的“拼命三郎”又回來了!
審簽文件、組織會議、接訪群眾、下鄉調研……李林森的工作節奏比以往更快,醫生的“多靜養、少操勞”囑咐早被他拋在了腦后。只有中午或晚上,他才拖著疲憊的雙腿,獨自去醫院打靜脈留置針。
但即便是吊水,他也偷偷調快輸液的速度。
醫生怒了:“你干脆喝了算了!”
由于太過操勞,術后才半年,李林森就出現了嚴重的肝移植手術排異反應。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材料范文轉氨酶指標陡升至300多單位,手指、腳趾關節開裂,他連拿東西、走路都鉆心地痛,不得不到重慶復查。剛辦妥住院手續,萬源市委來電話:第二天開市委常委會。
馬上收拾東西——出院。
“你哪是來治病的,簡直拿命當兒戲!”主治醫生惱了:“你今天走了,以后就別來了!”
“大夫,這個會事關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回!”扔下話,李林森連夜趕回400公里外的萬源。
同樣,他把做射頻消融手術時間定在去年12月28日,為的是“跟元旦假期接上”。
通常,這種手術一次只能做一個“點對點”;身體再好,一次也不能超過3個。而李林森要求:一次做4個。
醫生驚愕:“瘋了?”
生病以后,司機就多了兩項任務:備藥、提醒。時間緊,李林森習慣車上大把大把吃藥,吃急了,藥卡住嗓子,吞不下去,半天緩不過勁來。可電話一響,談起工作,又神采飛揚。
是啊!對李林森來說,工作有樂趣,工作是嗜好。
為了給全市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講一課,他能專程從北京飛回來,吃上3倍激素藥,提高精氣神。
兩個半小時,談笑風生,掌聲不斷;可一下講臺,面容慘白,豆汗淋漓,咳血不止,身子蜷縮成一團。
這一課,對書記們的影響深遠,對他生命的消耗亦無情。
有時,病痛襲來,李林森也會抱怨:“死了算了!”可轉臉,xx鎮學習李林森先進事跡學習情況又忙去了。
家人勸他:“歇吧!”
他滿口答應:“等忙完機構改革就不干了”;這茬一完,又說“等黨代會結束吧”……
“就沒個頭!”向琪看得心疼。
2011年4月12日,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前16天,李林森實在無法堅持正常上班了,就把各股室負責人召集到宿舍,靠在床上開會。
干部一撥一撥地離開,又一撥一撥地進來。
從早晨到下午,5個多小時,他專心地聽,不斷地說,不停地咳。咳出的血,他小心翼翼地用紙巾捏住,生怕有人看到。
中午12時多,他輕聲朝廚房喚了一聲:“媽,幫我削個梨吧!我要補充點能量,撐不住了。”
在場的人無不落淚。
終于,在一如往常地工作了21個月后,學習李林森事跡有感病情嚴重惡化的李林森不得不再赴重慶。診斷結論:肺癌!晚期!
肝癌、肺癌,都是晚期——李林森再也瞞不下去了。
“對不起,我的身體實在難以堅守崗位,請求辭去組織部長職務。”他平靜地把這個消息,用短信發給“班長”王成軍。這時,人們才了解他的真實病情。
為什么一個癌癥病人后期的手術時間會以法定假期來確定?
為什么一個生命進入倒計時的病人非要經常加班至凌晨3時?
為什么一個病危的人還要一個字一個字修改長達幾十頁的材料?
為什么一個僅靠吃一個梨補充能量的病人還要連續開5個多小時的工作安排會?
……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得了癌癥,沒命;放下工作,也沒命!
工作帶給李林森的快樂,什么藥都無法替代。哪怕被劇烈病痛折磨得臉色發黑、身體浮腫,只要完成一項工作,他就立刻容光煥發,精神狀態絕對超過注射40毫升的“甲強龍”(激素)。
即便在與病魔抗爭的最后時刻,他還向關心他的各級領導發去短信:“自己的工作遠沒有做好,慚愧呀!”——落款是“不爭氣的李林森”。
“工作就是他的藥!”向琪無奈,“但就是這服藥,也沒能留住他的命。”
。
事跡范文范文: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